180师损失巨大,毛主席跟3个军长谈话仔细调查王近山,结果如何?

新中国有个特别牛的地方,那就是在对外战争中从未尝过败绩。从刚开始建国的抗美援朝,到1962年跟印度的那场自卫反击战,再到1979年跟越南的自卫反击,咱们每次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,取得了胜利。

整体来说情况还不错,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。就拿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来说吧,第三兵团的60军180师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这真是一次非常惨痛的教训。

那时候,大家都传说那支部队“全打光了”,伤亡惨重得连中央都惊动了。毛主席因此多次给志愿军司令部打电话,直接问:“180师现在咋样了?心里老惦记着这事儿。”

战役一结束,主席就马上找那些指挥员一个个聊了起来,好不容易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弄明白了。

第三兵团的头儿是陈赓大将,不过在打第五次大战那会儿,陈赓还在越南忙着呢。所以,战场上真正拍板的是副司令员王近山。这样一来,中央那边最先就找上了王近山来商量事儿。

听到那个消息,王近山心里头压了块大石头,琢磨着接下来会不会挨顿狠批。他和参谋长武英赶紧回了北京,火急火燎地就想去见毛主席,可没想到被拦了下来,说主席正忙着处理大事,得让他们稍等片刻。

这种做法,让王近山和武英心里七上八下的,直熬到了第七天,他们终于得知主席要会见的人是他们。

两人走进办公室,发现主席正边走边抽烟,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。王和武赶紧敬礼打招呼,主席只是简单地点点头,让他们坐下。接着,主席就直接切入主题:“王近山同志,来讲讲180师的情况吧。”

王近山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,一听那低沉的语调,更是慌得不行。他磕磕绊绊地把事情说了个大概,接着开口道:“180师这次损失惨重,主要还是我指挥得不好,这锅我得背。”

主席只是轻轻地抬高声调“哼”了一声,既没点头同意,也没摇头否定,随后,整个场合就变得鸦雀无声了。

没过多久,王近山觉得额头上渗出了汗珠,他赶紧打破了安静的气氛,对主席说:“主席,我可能讲得没那么周全,要不让武英参谋也来补充一下?”主席点头答应了。武英呢,因为他不是主要负责的人,所以显得轻松不少,他没急着说具体情况,而是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:

朝鲜现在的地形跟咱们解放战争那会儿大不相同,它的东西两边海岸线特别狭窄,这种地形对大部队打仗来说很不方便。要是把好多部队都聚在一起,美军一开炮,那损失可就惨重了。

另外,敌人好像已经把我们的攻击力摸透了,整出个磁性战术来对付我们,只要我们一动,他们就撤退,这让咱们很难把他们分开消灭。最关键的是,敌人那边变了招,我们这边却还是老一套。

我们还是得翻山越岭地迂回作战,但问题是我们只能靠自己两条腿跑路,敌人却有车。我们拼死拼活追一整天,他们一个小时就溜得没影了。反过来,他们要是撤退,一个小时就能追上我们跑一天的路。180师就是吃了这个亏。”

主席听着不住的点头,等武英讲完,转头看向王近山说:王近山同志,这位参谋讲得很清楚,是在为你说话呢!

稍停片刻,他继续问道:关于180师出现的这种情况,你们兵团内部的军师级领导们,他们持啥看法?是不是也抱有同样的观点呢?

王近山心想这下得认个错,赶紧低头想要自我反省。可主席连忙摆手说:现在下结论还早了点,得等事情都搞明白了再说。有人写信来,说这次战败是因为你右倾,你自己有啥证据能证明清白不?

一听说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,王近山赶紧开口:我在日记里头,把咱们军队的布置、敌人的动静,还有战斗的过程、啥时候打的、在哪儿打的、啥情况,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
那么,咱先看看日记,之后再聊吧。说完,主席就站起来忙别的事情了。

事后,王近山继续留在国内,而武英动身去了朝鲜,目的是到指挥部拿些文件。一晃眼七天过去了,武英带着那些资料回到了国内,直接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地点。

送完东西后,武英打算直接离开,可谁料到,值班的人突然告知他主席想当面聊聊。这一下子,让武英毫无防备,心里头顿时乱了起来。

他硬着头皮跨进了门,心里还没琢磨出该咋开口,主席就先声夺人:你直接跟我说,王近山有没有发过脾气?

武英回应说:我和他相处那会儿,还真没碰上这事儿。王副司令在朝鲜时,跟好几个军长走得挺近,他们最了解情况,说不定能给您更多信息,您可以找他们问问看。

主席点了点头,说了声“行”,接着吩咐道:你去跟王近山说一声,让他安排第三兵团的三个军长来北京,一个星期来一个,我好一个个跟他们聊聊。他们来了北京后,先别急着见家里人。

180师是60军的一部分,60军的头儿韦杰最先回到了祖国。他一回来就去找了王近山,想问问主席大概会关心啥事儿,好心里有个数。王近山只能无奈地笑笑,说自己也不清楚,让韦杰有啥说啥,如实讲就行。

在那场大战里头,韦杰这个直接的军长啊,其实是指挥团队里头担子最轻的。到了冲锋那会儿,他手下的三个师都直接听兵团指挥,他就成了个没兵带的“空头司令”。从5月19号到21号这几天,他就忙着干些传个电报啥的零碎活儿。

撤退那会儿,三个师都散得挺开,特别是180师,部队都还没来得及集中,美军就杀过来了。后来,他虽然给180师发了几次对的指令,但每次都被上面的领导给推翻了。

因此,韦杰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领导对这些事儿心里有数,这次一回北京,就跟韦杰聊了老半天,好几个钟头呢。

韦杰回去后,武英瞧见他心情跟之前在朝鲜时完全不一样了,就好奇地问他们聊了啥,是不是被上头说了啥不中听的话。

韦杰心里清楚得很,组织规矩不能破,于是他赶紧换了话题,直接问武英:“武参谋,我记得我没在你面前胡扯过打仗的乱七八糟的话吧?”武英一听,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:“军长,你这是啥意思?咋突然这么问呢?”

韦杰又一次只是笑笑,没给出答复,武英心里也清楚,有的事儿不宜再追根究底,于是就打消了继续探究的念头。

后来,主席在与12军的军长曾绍山和15军的军长秦基伟见面时,都问起了一件事:“你们俩在王近山和武英面前,有没有发过牢骚啊?”这两人一听,知道自己之前确实有过抱怨,于是赶紧承认了错误。

听了那些前线将领的亲自讲述,毛主席掌握了不少具体的情况,他又翻了翻王近山笔记本里的记录,心里头已经有了个大概的判断。接着,他就把王近山叫了过来,直接跟他面对面,坦诚地交流了一番。

主席把日记还给了我,然后跟我聊了他的想法:关于180师那事儿,我全都弄清楚了,主要责任不在你身上,你别再背着这个包袱了,多去争取打几个漂亮仗。我知道你有能力打胜仗,不过得提醒你,千万别小看敌人。

王近山心里那块大石头,总算是放下来了。他拍着胸口,直接跟毛主席说,他肯定会把队伍给带好。

为了让第三兵团重振旗鼓,中央连忙召唤兵团司令员陈赓火速前往朝鲜。陈大将军一到前线,眼看两边打得不可开交,形势严峻,他二话不说,赶紧请求把那位奇才王耀南派到朝鲜来帮忙。

这位我军工程兵的指挥官一到战场,就马上开始行动,他用我们从苏联购进的上百台空气压缩机,搭建起一个像蜂窝那样能互相支援火力的地道网络。

各个地道之间设有好多连接处,一旦碰到敌人轰炸,就能飞快窜到其他地儿,保住咱们的人。而且,就算工事一时被敌人占了去,志愿军也能很快从别的地方再抢回来。

这些地道挖得既深又宽敞,特别适合存放东西,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忙解决物资补给不够方便的难题。

具备了那些“铁打的基础”之后,陈赓接着着手改善“软实力”。他直接去找了60军以前的头儿张祖谅,把那份《180师受损情况的报告》塞给了张祖谅,让他好好瞧瞧。

张祖谅含着泪光主动请战:“我得回到60军去,带着他们打个漂亮的翻身仗!”他可是一路跟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将了。能再次回到老部队,就像是给那些老战友们吃了颗定心丸。

接着,陈赓把表现非常棒的李钟玄提拔上来,让他代理180师的师长,又把唐明春调到180师当政委,这样一来,新的领导团队就到位了。

把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安顿妥当后,陈赓就回了国,第三兵团继续由王近山带着。王近山后来真是没让大家失望,他带着队伍一次次地把美军给打退了。他手下的15军和12军,还在上甘岭打了一场大胜仗。

整改完毕的180师,在1953年夏天那两场大战——夏季反击战和金城反击战中,表现相当抢眼。全军上下,都算是把之前的耻辱给抹掉了!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